学校主页

一级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培训项目

2024年春季中医“理法方药”基础培训班招生简章

作者:   来源:  时间:2024-01-06

【学校介绍】

北京中医药大学是一所以中医药学为主干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管理,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北京市共建。学校始建于1956年,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中药学3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学校秉承“勤求博采、厚德济生”校训,倡导“人心向学、传承创新”理念,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宗旨,弘扬“追求卓越、止于至善”精神,彰显特色、强化优势,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中医药人才的教育基地、高等中医药教育改革的示范基地、中医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研究基地、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患的医疗基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基地、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国际交流基地,为人类健康事业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已经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集教育、科研、医疗、中医药文化传播于一体的著名中医药高等学府。

【课程背景】

本培训班所开设的课程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由我校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临床经验的专家授课。无论是零基础的中医爱好者还是从事西医专业想要了解、学习中医的从业人员,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全面、细致的了解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和治疗、中药分类及使用、方剂介绍及使用,是中医爱好者和临床医生学习中医的极佳选择。

本课程共112学时,拟定于2024年4月6日开班。学习期满,经考核合格(以学员须知要求为准),颁发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培训结业证书。

【招生对象】

    1.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

    2.西学中医疗人员;

    3.社会相关从业人员;

  4.零基础中医爱好者。

【师资团队】

本培训班聘请北京中医药大学具有丰富教学和临床经验的专家许筱颖、宋月晗、陈绍红、张林进行授课。

【课程设置】

★01《中医基础理论》28学时

★02《中医诊断学》28学时

★03《中药学》28学时

★04《方剂学》28学时

课程内容及简介:

01《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包括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及其特征以及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整体观念、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员了解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规律,形成对中医的基本认识。

02《中医诊断学》:内容包括掌握中医诊断的辨证论治(八纲辨证、病性辨证、病位辨证),研究诊察病情(了解掌握望闻问切)、来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等。

03《中药学》:介绍中药的基本概念、分类归经方法、炮制方法等,并分类介绍常见常用的中药。

04《方剂学》:介绍方剂剂型、组方、治疗思路等基本概念,教授各类常见方剂。并根据目前中成药的使用,为学员介绍常见必备、实用性好的中成药。

【课程安排】

1.培训形式:本培训班采用线上直播与线下面授的形式开展,学员可选择线上直播或线下面授学习,在学习期内可反复观看录播课程。

2.培训时间

本培训班共安排课程112学时,课程时间均安排在工作日晚或周末,具体课程表见附件2(课程时间如遇临时调整,将提前通知)。

3. 培训地点:

1)线上学习方式:通过课程指定的学习平台进行线上学习;

2)面授学习方式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平街校区,具体教室开课前3天通知学员。

【教材】

本培训班提供教材。

【学费】

6500元/人(包括培训费、证书费、教材费等)

【培训人数】

本培训班每期开班人数不少于40人,学员满额后按时开班。

【报名缴费】

微信缴费(二维码扫描可见)

(提示:请务必于开课前5个工作日完成缴费)

注:1.学员因自身原因导致无法完成培训者,不予退费;如因培训方其它因素需更改上课时间,另行通知。

2.开课前3天,我们会给您发送开课通知;如未收到通知,请及时联系我们。

【证书颁发】

学员完成全部课程学习,考核合格后,颁发北京中医药大学教育培训结业证书。

【咨询报名】

联系人:邓老师 蔡老师

联系电话:15613608527 18243044710

微信二维码:

【地理位置】

图片3.png

北京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2023年12月25日

附件1 授课专家介绍

许筱颖

医学博士,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中医基础学》主讲教师。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北京市中医局“3+3薪火传承”项目郭霞珍名医传承工作站负责人,程士德名老中医工作室学术骨干,全国名老中药专家刘燕池传承工作室联系人。兼任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仲景医学研究分会副秘书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时间生物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基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妇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药膳研究会理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篇, SCI论文3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国家级、省部级、校级课题26项。主编参编论著32部。科研方向:“天人相应”理论的文献、实验及临床研究。临床方向:妇科疑难杂病的中医药治疗;情志病及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调理,如抑郁、焦虑、失眠等。

宋月晗

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留学基金委赴美留学人员,北中医手诊协会指导老师。一直来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主讲中医诊断学、辨证论治学基础、中医基本技能训练等课程,获北京中医药大学讲课比赛一等奖,英文讲课比赛三等奖,获北京市青教赛三等奖,为国家双语示范课程、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北京继续教育优秀教学团队。致力于情志病的病证结合机制研究,主持或参与课题46项,其中主持9项。代表性研究成果:1,对情志类疾病提出“伏痰”学说;2,从菌-肠-脑轴阐释病证机制阐释痰证的神经生物学机制;3,解析经典名方温胆汤的药效机制。

张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剂教研室教授,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青年教学名师、优秀教师,国家文化部“中华文化讲堂”活动特邀教授、农工党北京市委抗疫先进个人。获得全国中医院校讲课比赛第一名等教学比赛奖励10余项,省部级科研奖励4项。主持参与7项国家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参编中英文著作及教材20余部,个人著作获评2022年度中医药科普作品。

陈绍红

农工党员,医学博士,副教授,中医执业医师。2007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后留校从事中药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承担《中药学》《临床中成药应用》《中药学专论》授课工作。科研方向为中药药性理论和临床应用的研究,主持1项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基础理论分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西学中工作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