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主页

一级标题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通知公告

建体系、优服务、拓新局 ——北京中医药大学2024年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作者:   来源:  时间:2025-09-18

一、总体情况

(一)学校办学基础与定位

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6年,直属教育部管理,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是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教育部新一届高等学校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学校经过多年建设,已经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集教育、科研、医疗、中医药文化传播于一体的著名中医药高等学府。

(二)继续教育办学实践成效与管理体系建设

1.继续教育多元业务开展与社会成效

学校继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围绕质量提升与学科特色,积极发展中医药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与非学历继续教育,业务覆盖成人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培训、中医老年大学、知识付费平台项目、海外中医药培训项目等,同步推进教育扶贫、乡村振兴人才培训等公益援助项目;各办学单位深挖优质资源、创新培训模式,有效提升教育质量,服务健康中国战略与全民终身学习需求,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实现从中医药知识“象牙塔”到全民健康素养“强引擎”的转变,为教育强国建设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2.继续教育“管办分离”管理体系构建

学校继续教育工作坚持管办分离的原则,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均由继续教育处统一归口管理,继续教育学院、各学院、相关办学单位结合自身优势特色,按照学校相关程序开展继续教育工作,形成了协同高效、科学规范的继续教育工作体系,促进继续教育办学质量有效提升。

二、人才培养

(一)学历继续教育情况

1.学历教育招生与办学调整

按照上级要求,我校2022年秋季起现代远程教育停止招生。2024年根据教育部文件要求,完成了成人高等学历教育专业备案和校外教学点备案工作,并于2024年秋季重新启动成人高等学历教育(2025年春季成人学历教育入学400人)。

2.学历继续教育在校生结构

现有在籍现代远程教育学生专业包括高起本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专升本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工商管理、公共事业管理;高起专专业: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药学、护理学、公共卫生管理。2024年全校学历继续教育在校生共3907人,学历继续教育专科与本科在校生比例为1:2.65。具体见下表:

学历继续教育在校生情况


远程教育专科

远程教育本科

中医学

473

739

中药学

435

1363

护理学

107

547

针灸推拿学

47

149

工商管理

0

11

公共事业管理

10

26

合计

1072

2835

 

3.学历继续教育教学实施

现代远程教育严格按照培养方案组织教学活动,对各个教学环节如课件点播、网上作业、课程辅导、文字教材、交流园地与答疑辅导、临床实践等认真组织实施。学生主要采取线上自主学习的方式,定期完成学习并提交作业,按一定比例记入期末考试成绩,确保教学计划落实到位。

(二)非学历继续教育情况

1.非学历教育项目与规模

2024年,学校依托中医药学科特色与优势,根据社会、政府、行业及对外教育等不同需求,开办了多个层次、多种类型的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共举办培训项目62项,累计培训学员4837人次,培训总学时4701。

2.非学历教育管理规范

学校坚持遵守上级和学校非学历教育管理制度要求,坚持管办分离的原则,健全体制机制,充实条件保障;进一步健全非学历教育管理长效机制,努力推动学校自招、自管、自办为主的继续教育工作规范化管理。秉持以服务促管理的工作理念,加强对各办学单位工作人员和项目团队人员的业务指导,解读文件要求,制定规范化流程,核查协议内容,合力解决项目执行中的实际困难与问题,有力保障各单位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平稳有序发展。

三、质量保证

(一)制度建设

1.学历继续教育制度完善

结合学历继续教育工作实际,学校重新修订并制定涵盖教学管理、学籍管理等领域的9项规章制度,为学历继续教育各项工作提供明确依据,实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2.非学历继续教育制度优化

为提升非学历教育办学质量,学校全面修订5项非学历教育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强化学校办学主体责任,构建覆盖非学历教育全流程的质量管理体系;同时严控合作办学,严格执行上级政策,修订合同范本,新增委托办学合同范本及补充协议合同范本(均通过学校法审),从合作模式、校名校誉使用、合作期限、权利义务、收益分配、违约责任等方面进一步规范管理。

(二)师资保障

1.学历继续教育师资配置

学历继续教育教学工作均由本校教师承担,2024年共有194名主讲教师参与网络学历继续教育,其中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147人;配备辅导教师114人;继续教育学院设16名专职管理人员,高级职称占比25%。

2.非学历继续教育师资配置

2024 年非学历教育累计授课454人次,其中本校教师授课285人次,充分发挥学校师资专业优势,保障非学历教育教学质量。

(三)资源建设

1.网络课程资源规模

学校高度重视课程资源建设,教学计划内所有课程均实现PC端与移动端在线学习。截至2024年,共建成网络课程104门,其中自行开发课程97门、外购课程6门。

2.课程资源更新优化

结合在线学习技术升级与课程专业内容更新需求,学校持续改造课件形式与内容,近年来累计更新课程34门,确保课程资源时效性与适用性。

(四)信息化建设及办学设施条件

1.学历教育信息化与设施保障

为适应重新开启的成人学历教育,学校自主研发了成人招生预报名系统以及成人教学管理平台,为2025年工作做好准备。对于重启的成人学历教育,学校投入各类资源予以支持,办学地点主要位于学校和平街校区,教学场地及资源方面均有保障,同时尽量向成人学历学生开放与全日制本科生同等条件,如食堂就餐、图书馆阅览、网上文献检索等。

2.非学历教育信息化建设

学校搭建覆盖非学历培训项目“立项审批-开班管理-结业管理”全流程的信息化平台,促进培训项目立项规范管理,实现非学历教育培训项目管理与监督“无纸化”,全面提高工作效率。

(五)校外学习中心管理情况

2023年,为恢复成人学历继续教育招生工作,我校启动了校外教学点设置工作,工作流程包括:材料审核、实地考察、专家论证、校长办公会审议、信息公示等。2024年教育部批复设立2个校外教学点: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已按照教育部文件要求,通过全国高等继续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填报了相关信息,但在2024年招生中由于报名人数不足,所以2个教学点尚未招生。

(六)内部质量管理

1.学历继续教育质量监管

依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促进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学校明确继续教育办学定位,从三方面强化质量监管:教学管理上,严格全过程管理,做好教学支持服务;考试管理上,严肃考风考纪,确保评价客观公正,对违规考生按规定处理;毕业管理上,严格毕业标准与资格审查流程,按《北京中医药大学授予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工作细则》开展学位授予工作。2024年共注册毕业生10549人,580人获得学士学位。

2024年学校组织完成了申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有关学历继续教育评优及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评优工作,其中我校继续教育类别成果获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案”奖1项,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件”1项,我校遴选的2篇论文均荣获北京高校学历继续教育优秀毕业设计(论文)。

2.非学历继续教育质量督导

加强非学历继续教育督导反馈。进一步完善非学历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与监控体系,加强督导专家队伍建设,完成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督导、督查工作。向各办学单位及时传达学员反馈和办学分析报告。

(七)经费保障

2024年学校网络学历继续教育学费总收入1660万元,学费收入用于支持继续教育各项工作,包括学习中心、办公设备、移动工作站和服务器、高校电子票据管理系统、学生网上缴费系统、课件制作、人员工资等项目支出。

四、社会贡献

(一)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与行业服务

学校继续教育以全面贯彻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核心,以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助力医药卫生行业发展、满足社会居民健康教育需求为目标,依托中医药学科优势,形成以学历、非学历教育为主体,线上线下结合为形式,涵盖中医药特色学科、适宜技术、养生保健、经营管理、文化传播的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终身教育培养体系,在提升行业人才质量、推动基层中医药工作者知识技能更新升级、普及民众中医药文化知识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学习型社会和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做出积极贡献。

(二)支援帮扶与乡村振兴

为推进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24年学校依托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中医药远程教育平台实施“双柏优才计划”,面向双柏县各级管理干部、医疗卫生人员、中药材产业从业人员开展行业培训,助力当地管理、医疗、产业领域内涵建设与乡村振兴发展。

五、特色创新

(一)拓展办学领域,举办中医老年大学

学校以助力“健康老龄化”战略落地为核心目标与重要职责,积极响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号召,顺应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充分整合多方资源优势,主动承担终身学习型社会构建的使命,率先探索创办中医老年大学。中医老年大学致力于搭建全国性老年中医教育专业资源平台,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中医力量,创新打造中医药银龄教育新范式,成功构建起在全国范围内可推广、可复制的老年中医教育新型模式。

(二)丰富教学资源,建立付费课程平台

学校通过改造已有继续教育课件与录制新课,丰富线上教学资源,实施数字化转型,搭建非学历教育付费课程平台,优化资源使用,平台针对非学历教育培训需求与受众人群特点优化设计,既提升资源使用效率、推广学校优质课程,又让更多有志于学习中医药知识的人员受益,扩大中医药教育覆盖面。

六、问题挑战

(一)继续教育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1.师资结构与任务矛盾

继续教育师资主要依赖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教师兼任,多数教师全日制教学任务繁重,导致继续教育工作安排难度大,网络教育课件更新进度滞后。

2.师资认知与积极性问题

部分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战略需求与社会价值认识不足,参与继续教育活动的积极性较低,制约继续教育质量提升。

(二)继续教育相关招生宣传能力较弱,模式单一

1.非学历教育宣传与影响力短板

学校非学历继续教育起步较晚,宣传工作力度不足,对外影响力有限,导致招生能力较弱,制约项目规模扩大。

2.在线教育优化与生态构建难题

如何发挥在线教育覆盖广、资源利用率高的优势,解决临床实践类课程教学效果提升、互动性增强等问题,同时扬长避短打造中医药非学历教学生态系统、设计精品线上培训项目,成为当前亟待突破的瓶颈。

七、工作考虑和建议

(一)重视继续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与管理队伍双强化

进一步加强继续教育教师队伍与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完善队伍结构,提升人员专业能力。

2.师资激励机制构建

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教师激励机制,鼓励并引导教师、研究人员及相关专业人才参与继续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激发教师开展继续教育工作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加强项目设计,扩大宣传推广,分类打造中医药精品培训项目

1.项目设计与课程开发

发挥中医药学科特色优势,突出继续教育公益属性,开发多样化中医药在线课程,加强线上培训教学支持服务,推进师生、生生互动,提升课程吸引力与教学效果。

2.宣传推广与认知深化

通过多渠道加强继续教育宣传,面向各单位宣讲继续教育战略目标、内容设计、办学流程,深化教师对继续教育内涵的认识,提升学校继续教育对外影响力;发挥中医药学科特色,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既依托前期宣传形成的认知基础,推动更多单位、群体主动参与中医药继续教育,也通过体系的广泛覆盖,反向强化宣传效果,让继续教育“服务终身、惠及行业”的理念深入更多场景,形成“宣传-参与-覆盖-深化”的良性循环。